•作为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的宝贵财富,中医药文化遗迹所在的地方政府,应该把保护中医药文化遗迹作为重要职责,坚持积极保护、持续维护、整体养护,彰显中医药魅力,让其成为城市中医药旅游服务贸易的支点,实现城市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双赢。

  •有着深厚中医药历史文化底蕴的地区要重视挖掘,中医药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不失为促进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带动地方经济良性发展的一个路径。拥有中医旅游资源优势的地方应该顺势而为,把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转化为中医药旅游资源的发展动力。

  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是中医药服务贸易的高地之一。中医药服务贸易是我国服务贸易重要领域,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是促进中医药产业市场化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助力健康中国、传播中国文化、提升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的创新作用对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2014年6月,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骨干企业(机构)建设目录,支持重点区域、骨干企业(机构)探索破解体制机制性问题,创新中医药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培育一批中医药服务贸易知名品牌,并及时总结经验,形成示范效应。

  目前,各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项目、骨干企业(机构)和重点区域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也有一些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十九大之后,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新变化,如何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的人文底蕴和服务贸易优势?如何进一步加快推动中医药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创新?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五点。

  保护中医药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彰显中医药魅力

  中医药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旅游资源就是中医药文化遗迹,近年来其受到的保护仍显不足。中医药文化遗迹是弘扬中医药文化的载体,保护与开发中医药文化遗迹是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中医药文化遗迹是中医药源远流长的直接证明,能够增强中医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有助于增强民众的民族文化自信。

  作为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的宝贵财富,中医药文化遗迹所在的地方政府,应该把保护中医药文化遗迹作为重要职责,甚至应该融入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加强对本区域的中医药文化遗迹的普查和摸排,及时发掘并抢救濒临消失的中医文化遗迹。坚持积极保护、持续维护、整体养护,“护其貌、承其神、扬其魂”,彰显中医药魅力,让其成为城市中医药旅游服务贸易的支点,实现城市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双赢。

  塑造文化精神,发掘中医药人文旅游资源内涵

  文化和旅游本来就不分家,旅游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体验、文化认知与文化分享的重要形式。与此同时,文化又需要通过旅游来创新、传承与传播。中医人文旅游景点不仅仅是参观游览的地方,还是传播中医药文化精神的平台和载体。极具地方特色的中医药文化是该地区重要宝贵的文化资源,不但能增强当地民众的文化自豪感与自信心,也有利于提升中医药文化整体内涵建设,扩大该地区中医药文化的辐射力与影响力,提升地理人文优势。

  因此,拥有中医药人文旅游资源先天优势的地区,应该充分发挥中医药人文价值对城市精神塑造的功能,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黄帝文化、扁鹊文化、张仲景文化、孙思邈文化、李时珍文化等一批中医药特有的文化资源,发掘中医药人文旅游资源内涵,并与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相结合,通过“活化”中医药文化遗迹,让中医药文化旅游景点更具特色和吸引力。

  发展文化产业,提炼中医药旅游资源商业价值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提出要“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推动中医药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将中医药文化纳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十九大报告中,“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相关论述为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确立了新航标。中医药文化产业作为中医药旅游资源,其在商业价值方面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充分发挥中医药“五大资源”中的经济、文化和生态三大资源的优势,有助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有着深厚中医药历史文化底蕴的地区要重视挖掘,中医药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不失为促进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带动地方经济良性发展的一个路径。拥有中医旅游资源优势的地方应该顺势而为,坚定加快中医文化产业发展的信心,实施“中医药文化+旅游”的产业发展战略,推动中医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把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中医药旅游资源发展优势,把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转化为中医药旅游资源的发展动力。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更大力度地推动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与科技、金融、互联网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提炼中医药旅游资源的商业价值,实现社会效益、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三赢局面。

  加强对外交流,提升中医药影响力与软实力

  2018年1月5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中显示,中医药成为仅次于中餐的中国文化代表元素。这一数据进一步凸显了中医药作为中国名片的品牌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其中作为中医药精神内涵的中医药文化更是对外交流的重要使者,起到了以中医药文化沟通促进世界民心相通的桥梁作用。

  随着国内各城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交往的日益频繁,中医药文化旅游市场也逐渐升温。各地区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对外旅游文化贸易,加快培育一批外向型中医药旅游文化品牌,不断地扩大中医旅游文化产品的国际份额。与此同时,应加大培育以海上中医药品牌为核心的跨境中医药电商旅游平台,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通过中医药旅游来更加轻松直观地学习中医药文化乃至中华文化,加大引导性资金的投入力度,健全保障体系、细化完善政策、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中医在世界范围之影响力与软实力。

  开展惠民工作,拓宽中医药旅游扶贫与致富新路径

  对于中医药文化惠民工作而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切需要充分释放中医旅游扶贫与致富的潜力和活力。

  中医药文化与旅游资源相互交融也是健康产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趋势,其产业涉及中医医疗、养生保健、健康养老、中药种植、中药研发、健康食品、器械产品等诸多领域,产业链长、融合度高、新业态多、拉动作用强。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惠及民生,只要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全链条、多环节开发运用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有助于提升中医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对脱贫致富的精准度、对绿色发展的带动度,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杨璞 王小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