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事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时隔六年后再次赴广东视察,第一站就来到了珠海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总书记到广东视察第一站即关注中医药事业发展,令广东中医药界专家人士备受鼓舞。他们纷纷表示,将坚持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为国家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7月7日小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里,一名小朋友正在接受推拿。 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梓望 摄
中医药事业发展迎来最好的时候
数十年来,广东省中医院名誉院长吕玉波都在致力于推动中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得知习近平总书记第一站视察了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他心潮澎湃,备受鼓舞。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迎来最好的时候!”他说,这些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很多重要指示,制定了许多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政策和措施。“总书记一行到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视察,也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证明。”
广东省中医院与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推动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吕玉波说,广东省中医院与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的合作重点之一,是通过创新的形式为群众提供疾病预防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包。不仅如此,双方还将在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设计建设中医药博物馆。
“我们相信博物馆建好后会让世界震撼。目前看来,这一设计非常大气,思路也非常超前。我们将通过这一窗口,向全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智慧,展示中国中医药的魅力。”吕玉波说。
发挥中医药优势制定最佳诊疗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让长年奋战在非洲国家抗疟疾战场上的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宋健平备受鼓舞。“这些年,我们在非洲国家实施复方青蒿素快速清除疟疾项目,献出中医药‘国礼’,为全球带来防治疾病的‘中国方案’,为世界献上了中国文化的瑰宝。未来我们也将不断推进这项工作,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中医药的魅力。”宋健平说。
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主任李柳宁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视察,体现了对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视,也是对中医药为促进人民健康发挥重要作用的肯定。“总书记极大地鼓舞我们中医人,也给我们未来工作的重点指明了方向,坚定我们的信念。我们要坚持中西并重,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为肿瘤患者制定最佳诊疗方案。”
在许多人的认知中,西医是抗击癌症的主战场。但李柳宁表示,其实中医药在抗癌中也大有作为。对于早期的肿瘤患者,术后采用中医药有助于快速康复、提高免疫力,防止肿瘤复发转移。对于肿瘤采用放疗和化疗的患者,中药治疗能减轻毒副作用,增加治疗的效果。对于无法耐受化疗和放疗的患者,可以采用纯中医药治疗,缓解症状,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时间。
越来越多人感受到中医药的疗效。笔者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中医药健康服务范围不断拓展。截至2017年底,全省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分别达到49.5%和58.3%,居全国领先水平。
让更多人才参与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
得知习近平总书记在珠海视察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的消息后,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卢传坚内心很激动:“这代表了中医药研究越来越得到认可和重视了。”
2013年9月11日,由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批准成立,首个中医药国际研究中心——“中澳国际中医药研究中心”在广东省中医院揭牌成立,卢传坚担任该中心的副主任。她表示,自从中澳中医药国际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双方科研人员一直开展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就在日前,该中心发布了一套《中医药临床循证丛书》。该丛书是国际首套采用整体证据方法对中医药临床疗效进行系统整理、严格评价的专著,并且是中英双语同步国际发行。
“如果不进行循证研究,将无法知道中医药证据发展的具体水平,那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就会受限。”卢传坚表示,未来他们将进一步对中医药进行临床循证研究,启动更符合国际规范的临床研究,寻找更高级别的证据。
不仅如此,卢传坚和团队还打算共享这套中医药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让更多有志人士参与其中。“我们将通过学术培训、发表文章等手段,并将研究方法上升为行业规范,进行推广,让更多人才参与到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中来。”
■相关
25个国家93名留学生来广州体验中医药文化
“我要把中医药知识带回我的祖国”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的同时,也吸引了许多海外留学生来中国体验和学习。
10月25日,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承办,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协办的“感知中国·感受中医”文化体验营正式启动,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25个国家,共93名政府奖学金生参加。
活动以中医药文化体验为主线,让留学生们通过了解中医药历史,亲身体验中医传统疗法的效用,感受独特的中医药传统文化。
image.png
“一开始我觉得中医传统疗法很惊奇,但是体验后觉得很舒服。”在活动现场,一名尼日利亚小伙子体验的火龙灸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虽然知道体验者垫着湿毛巾,但是艾绒在背上燃烧的场面还是让留学生们惊叹不已。而首次体验中医传统疗法的尼日利亚留学生更是兴奋,时而开心地唱起歌,时而竖起大拇指告诉大家体验很棒。
据介绍,火龙灸又称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通过循经络点燃艾绒,直接或间接熏灼体表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现代物理学研究表明,艾灸在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能有效激活经穴内的能量物质ATP,使其沿经络线产生连锁反应,激发了经气,从而调动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行气血、调阴阳的整体调节作用。
来自塔吉克斯坦的留学生狄奥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他此次体验了雷火灸。虽然来中国学习已6年,但这个独特的疗法他还是第一次尝试。“我从小就对中华文化很感兴趣,因此选择了来中国学习中医。毕业后我要把中医药知识带回我的祖国,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中医药的神奇和疗效。”
26日,留学生们还参观了十三行博物馆、陈家祠等,通过对繁华的中药材交易等“老西关”风物风貌的体验,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融,推进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只有将中医药发扬光大,才能让更多的国际友人认识中医,了解中医,推进中医走向世界。”广州中医药大学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中华大地孕育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而中医文化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再出发 创新局
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保障百姓健康
传承中医药文化,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一步扩大中医药在保障老百姓健康中的作用,是每一位中医药人肩上光荣而艰巨的责任。让中医药走向世界,是许多中医人心中的坚持,毕生的愿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对广东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寄予厚望,为广东中医药界人士的工作鼓足了后劲。中医药界专家们纷纷表示,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大好时机,作为中医人可谓“生逢其时”,将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让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走得更远。
在世界范围推广抗疟疾经验与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充分利用邻接港澳和东南亚的地理优势,不断拓展对外交流的深度广度,汲取国(境)外在中医药信息、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科研及专利保护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推进我省中药产业的发展。
香港公立医院首次开设中医门诊,和顺堂登陆香港中医药市场,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奠基建设……近年来,中医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合作与交流务实推进。
广东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广东与越南、韩国、日本、新加坡、印尼、澳大利亚、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强了中医药的交流合作,岭南中医药逐步走向世界。2016年全省“中药材及中成药”出口额达到16981万美元,同比增长8.41%。
如今,广东青蒿素复方产品成为我国外交名片。中国—多哥、中国—马拉维复方青蒿素清除疟疾,中国—柬埔寨特色药用植物研究与开发,美国麻省总医院中国医院等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宋健平与团队一直致力于复方青蒿素快速清除疟疾的研究。他介绍,2007年复方青蒿素快速清除疟疾项目开始在科摩罗实施,2014年该国实现了疟疾零死亡,疾病发病人数下降了98%。
目前,该项目还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进行中医药技术和方法的推广,建立了中医药中心,给当地常见病和多发病带来了中医药的疗效。
在宋健平看来,中医药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结合,将推动中医药更好地走向国际化,为抗疟疾工作提供“广东经验”。
宋健平表示,下一步他和团队将继续深化复方青蒿素的研究,推动创新药物的研发,继续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抗疟疾的经验与方案,加快控制疟疾。他希望在更多的地方建立中医药中心,帮助当地百姓解决健康问题,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走得更远。
新时代中医药人才要有国际视野
中医药走向世界,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尤其重要。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处长曾元儿说,一方面,广州中医药大学探索与澳大利亚、美国等国的合作办学;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国际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中医,这既是中医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探索,这也是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
然而,人才国际化离不开扎实的基础。“重经典、强临床”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曾元儿眼中培养中医药人才最关键的一点。他认为,要强调医教协同,医学生要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在实践中学习。人才培养还要重视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并掌握现代医学知识,掌握现代医学体系。
笔者了解到,在培育卓越中医药人才方面,广州中医药大学开设了本硕连读“5+3”一体化和本硕博连读9年制人才培养体系,吸引了许多优秀学子前来报考。同时,学校还探索创新课程,把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
推动中药尽早进入国际主流市场
中医药的研发为中医药的发展和走向世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发展中医药产业是一代中医人的使命。”广东省中医院新药开发办公室主任陈更新说,近年来,中药新药的研发在剂型、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不断吸收了现代医药工业的很多成果,使得中药制剂更能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也满足大规模的用药需求,中药现代化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据统计,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中药生产企业170家,工业总产值457.08亿元,同比增长12.2%,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9家,形成了一批实力居于全国前列的中药骨干企业和龙头产品。广药集团成为全国最大中成药生产基地,康美药业成为全国最大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无限极、太安堂、丽珠制药等一批本地中药企业蓬勃发展。
目前,中医热在全球蔓延,中药研发的市场前景广阔。陈更新介绍,过去十多年来,医院先后立项投入研究二十多个中药新药项目,获得了十多项中药新药发明专利和临床研究批件,品种涉及心脑血管、肾病、肿瘤、内分泌、呼吸等多种临床疾病。
不过,如果过分强调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临床研究者会忽视中药复方的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导致中药的价值和作用无法真正体现。“中药新药的研发还需要系统思考、通盘考虑。”陈更新表示,广东省中医院新药开发将会更关注中药价值,引领国际中药研发方向,推动中药尽早进入国际主流市场。
笔者从省中医药局获悉,近些年来,中药研究开发方面,广东取得了一系列的前沿成果。省中医研究所(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研究开发的中药配方颗粒,在药材入选标准、制备工艺、质量评价、稳定性、安全性评价、药理药效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和开拓性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深圳市卫生计生委组织研究的“中药、中药方剂编码规则及编码”“中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编码与表示”等3项标准已经被国家标准委确定为国家标准,同时被列入了ISO标准,成为国际通行的世界标准。